2013年5月20日,中國科學院公布了“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”,其中化學部有效候選人52人,分析化學專業(yè)有效候選人7人,分別是湖南大學王柯敏、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(shù)學研究所劉買利、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楊秀榮、 清華大學張新榮、福州大學陳國南、北京大學邵元華、南京大學鞠熀先。
截至目前,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分析化學家有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盧佩章(1980年當選)、南京大學高鴻(1980年當選)、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周同惠(1991年當選)、湖南大學俞汝勤(1991年當選)、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汪爾康(1991年當選)、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陸婉珍(1991年當選)、廈門大學黃本立(1993年當選)、湖南大學姚守拙(1999年當選)、南京大學陳洪淵(2001年當選)、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玉奎(2003年當選)、中科院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研究中心江桂斌(2009年當選)等11位。
以下為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分析化學專業(yè)有效候選人簡介:
王柯敏 分析化學 湖南大學 年齡55歲
理學博士,教授,博士生導師,湖南大學生物納米技術(shù)方向985科學家,1998年度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
研究方向:納米及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分析化學、分子工程、納米生物醫(yī)學器件、化學與生物傳感器
1957年生,1987年獲湖南大學分析化學博士學位,1989-1991年在瑞士蘇黎世聯(lián)邦高等理工學院(ETH)進行博士后研究。1991年回湖南大學任教,1992年晉升為湖南大學教授。曾任納粹與應用化學聯(lián)合會(IUPAC)分析化學委員會委員,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化學學科評議組成員。現(xiàn)任湖南大學學術(shù)委員會學風與學術(shù)道德委員會主任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專家咨詢組成員,英國*化學會學術(shù)刊物The Analyst顧問編委,美國Current Proteomics雜志編委,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。主要從事化學生物傳感新原理、新方法研究,在分子、細胞和活體水平上的化學、生物信息獲取及表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(tǒng)研究,獲得了創(chuàng)造性的研究成果,先后承擔國家“973”子項目、“863“項目、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、科技部合作重點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、教育部重大項目等30余項,在Proc. Natl. Acad. Sci. USA、J. Am. Chem. Soc.、Angew. Chem. Int. Ed.、Nucleic Acids Res.、Chem. Commun.、Anal. Chem.、Biomaterials、Biosen. Bioelectron.等雜志、國內(nèi)外核心學術(shù)刊物及重要的學術(shù)會議上發(fā)表論文200余篇,已獲得發(fā)明授權(quán)25項;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(2009)、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(2003)等獎項。
劉買利 分析化學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(shù)學研究所 年齡54歲
男,博士,研究員,1982畢業(yè)于西北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(yè);1996年于英國倫敦大學Birkbeck學院獲博士學位。1982年8月至1993年9月在西北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工作,歷任研究實習員,助理研究員、副教授。1993年4月起,任西北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副主任。1993年9月至1996年9月在英國倫敦大學Birkbeck學院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。1996年10月起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(shù)學研究所做博士后。1998年5月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,同時被聘任為研究員。從2012年11月起,擔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(shù)學研究所所長。
主要從事復雜生物體系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NMR研究;生物大分子結(jié)構(gòu)和動力學的NMR研究;生物NMR波譜學基礎和方法的研究。
1997年入選中科院“百人計劃”;1998年獲王天眷波譜學獎;獲陜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、二等獎,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一次,2003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次,2006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一次。1998年獲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;1999年獲“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”稱號。2004年4月 被國家人事部列入*“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*人選名單”。2006年獲“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”。
楊秀榮(女)分析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年齡67歲(暫無相關簡歷信息)
張新榮 分析化學 清華大學 年齡56歲
清華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 1978-1982年 畢業(yè)于陜西師大化學系(學士);1982-1985年 畢業(yè)于陜西師大化學系(碩士);1993-1997年 畢業(yè)于比利時根特大學(博士)。畢業(yè)后,1984-1993年 在陜西師大化學系工作。1993-1998年 在比利時根特大學原子能研究所學習、工作。1998-至今 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
現(xiàn)任The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Analyst (RSC)、The editor of Luminescence (Wiley)、Talanta (Elsevier) 編委、《光譜學與光譜分析》副主編、《分析化學》等刊物編委、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,中國光學學會光譜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教育部高等學?;瘜W與化工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化學類專業(yè)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。
長期從事光譜/質(zhì)譜分析的方法、儀器和應用研究。
相關專訪:元素形態(tài)分析:一個環(huán)境與食品安全檢測的新領域——訪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張新榮教授
陳國南 分析化學 福州大學 年齡64歲
本科及碩士就讀于福州大學,后取得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博士學位,曾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。
從事生物分析化學、光化學傳感技術(shù)、化學發(fā)光、電致化學發(fā)光生物電化學及毛細管電泳/電色譜等方面的研究, 在SCI刊物上發(fā)表論文250多篇,其中包括Angew. Chem. Int. Ed.、Anal. Chem.、Chem. Commun.、Biosen. & Bioelectron.等刊物。出版的學術(shù)專著《化學發(fā)光與生物發(fā)光—理論及應用》獲1999年華東地區(qū)科技圖書一等獎。曾承擔或完成與食品安全、環(huán)境分析化學、光化學傳感技術(shù)、化學發(fā)光、電致化學發(fā)光及毛細管電泳等有關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、國家973課題、國家863計劃、福建省重大科技招標項目、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等科研課題。2005年獲福建省科學進步一等獎,1998、2002、2004、2006和2007年分別獲福建省科學技術(shù)進步二等獎。已授權(quán)發(fā)明7項。
邵元華 分析化學 北京大學 年齡50歲
1962年9月出生,河南省信陽人。1983年武漢大學學士;1986年武漢大學碩士;1991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(Ph.D.)。1991-1993年愛丁堡大學博士后;1993-1995年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后;1995-1998年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研究人員;1998-2002年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;2002年9月-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。1998年度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。
研究領域和興趣:(1) 軟界面電分析化學;(2) 電化學傳感。
鞠熀先分析化學 南京大學 年齡48歲
鞠熀先,1964年11月生,江蘇靖江人。1986、1989、1992年分別獲南京大學理學學士、碩士與博士學位,1996-1997年為加拿大Montreal大學博士后,1993年聘為南京大學副教授,1999年聘為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1999-2005任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,2008年任南京大學現(xiàn)代分析中心副主任,2009年任“生命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”主任,2011年任“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”主任。
鞠熀先教授曾為愛爾蘭國立大學、德國Potsdam大學和Münster大學短期訪問教授。2003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,2005年成為國家基金委創(chuàng)新研究群體項目負責人(該群體于2008、2011年以成績兩次獲得延續(xù)資助),2007年被遴選為教育部“長江學者”特聘教授,并入選“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”*人選,2008年選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,2009年成為“973”計劃《仿生分子識別技術(shù)在生物醫(yī)學應用的基礎研究》項目科學家。兼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電分析化學專業(yè)委員會主任、化學傳感器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,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學科委員會副主任、有機分析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、化學生物學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,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分析化學專業(yè)委員會主任,江蘇省分析測試協(xié)會副理事長,重慶醫(yī)科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
研究方向為分子診斷與生物分析化學,主要研究領域為免疫分析、細胞分析化學、納米生物傳感和臨床分子診斷。
相關專訪:鞠熀先:我國生命分析化學正待“整體跨越”——訪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鞠熀先教授
(編撰:楊娟)
[來源:儀器信息網(wǎng)]